2009年12月16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余干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在保护一湖清水的前提
红包
◆ [2025-9-6 星期六 10:42] ◆ 您来自:216.73.216.23,欢迎您访问風雲工作室。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腾讯QQ)
5029111 [風雲]
站长当前离线
首  页 论坛交流 游戏频道 无忧脚本 旧版论坛 云服务器 聊 天 室 自助链接 来访记录 访客留言 搜索提供
◆ 大都市 ◆
2010/3/11 第04版

◆ 网站统计 ◆
当前在线:1641
最高在线:16826
今日访问:2980
最高访问:133829
总计访问:33470695
- -
下一篇 上一篇

关于构建余干生态工业园区的初步设想

  2009年12月16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余干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在保护一湖清水的前提下,如何把自身打造成“南昌后花园”,形成工业经济和生态经济双丰收,为余干未来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开发虽然能给当地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却又使得刚建立起来的经济增长面临着更危险的未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高潮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地处鄱阳湖核心地区、而经济发展又相对落后的余干县工业经济将走向何处?如何构建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最佳平台?笔者以为:建设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是一条可行之路、必经之路。

  一、构建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意义重大

  在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经济,才能缩小与经济发展地区的差距。但是,面对脆弱的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必须引进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即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是个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早在江西提出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时,就及时提出了“打造湖滨工业县,建设南昌后花园”的战略口号。为了策应省委、省政府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紧抓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迅速发展地方经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结合余干县的实际,建设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意义重大。

  建设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有利于促进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从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市化,建立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将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合理进行功能布局,完善现有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从企业、企业群落和社会三个层面高效利用物质、能量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环境排放最小化;引导、扶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区域内工业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推进可持续消费,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社区,建设生态文化,最终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建及工业景观的生态化,创建具有生态文明的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到2020年以城市园林化、开发园区化、产业生态化、环境自然化为特征的余干工业园区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实现“工业共生、生产高效、生活舒适、景观优美”,将余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高度生态文明、内在与外表相统一、城乡建设和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稳定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应当承认,余干的县域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上,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都属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较沿海发达地区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在5-10年内,使余干县经济总量翻一番,使生态工业园成为余干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排头兵,并改变余干县域经济在全省的地位。

  余干生态工业园区将以调整改善余干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为目标,以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工业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与余干县农、林、牧、渔、旅游等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工业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经济附加值。同时,结合余干县现有工业企业资源,努力盘活现有工业企业资源,全面提升工业在余干县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余干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实现余干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余干生态工业园区的战略定位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竞争,也是生态文明的竞争。因此,环境与发展,势必成为当代人类的共同主题。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更高层次的升华和优化。

  余干县经济以农业为主。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也新建了一些工业企业,但由于起点较低、技术含量不足、市场开拓不够,目前还未成为余干经济的主体。因此,新建生态工业园,应充分结合余干县资源的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在产业链中,将上游企业的废料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和排放。把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行道流动的线性经济,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通过园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践得到体现,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构造全新的产业园。

  余干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总体构思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即产业化、绿色化、生态化三个阶段目标分期实现:首先,以生态工业的理念为指导,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化。在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单独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分为医药食品生产区、新型建材产业区、有色金属加工区、电力后续产业区。其主体企业是国电黄金埠发电厂、中石油上饶黄金埠油库、江西环球石化有限公司、江西黄金埠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余干东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余干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江西东方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余干盛和铜业有限公司、余干金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这些发电、制药、炼油、石膏板生产、食品生产、有色金属加工等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第二步,以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措施为基础,实现园区、企业、产品的综合绿色化;最后,逐步建立全面、完善的生态科技工业园,向循环经济迈进。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辐射、生产协作和资产重组,实现核心技术与产品的集成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联合经营等形式解决目前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密切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如余干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与江西省农科院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优势,研发平台和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美丽的鄱阳湖畔国营康山垦殖场建起了全省最大的有机稻生产基地,拥有优质绿色示范水稻种植基地10万亩,其中核心无公害种植基地3300亩,同2000万农户签订了产销合同。实行“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开发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推广绿色无公害水稻和有机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进而转化成大米的加工及深加工。动员社会科研、生产、营销力量,在减少无效投资的同时提高园区产出水平,提高余干县工业技术水平,构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要特征的余干县经济体系,开拓鄱阳湖地区发展经济的全新之路。

  三、构建余干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

  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科技工业理论为指导,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多渠道融资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生态产品生产技术,建设和提高现代绿色生产能力,力争在2015年左右,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生态化为切入点,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充分体现循环经济、以第三代工业为表征的生态工业园区。 在2020年,将余干生态工业园区提升到在鄱阳湖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的、在全国有特色的、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省级工业园区。

  具体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和工业生态两类指标,从时间上来分为近期(到2015年)和中长期(到2020年)。

  到2015年,余干生态工业园区在黄金埠电力特色基地开发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建设生态产业网、配套服务系统,滚动投资1亿元左右。 落户生态工业园区的骨干企业10-15家,年工业产值为10-1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产值不低于30%,就业人口约5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应在10%-25%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废物资源化比率不低于5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的6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水平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的60%。

  到2020年,余干生态工业园区全面完成相关网络系统建设,包括水网电力网、电信网、交通网、信息网,并为企业提供信息网络支持服务,开发面积略有增加,投资每亩达到100-150万元左右。落户生态工业园区的骨干企业20-30家,就业人口约10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应在20%-30%以上。园区企业全面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入,“三废”排入总量控制在县政府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内和环境容量内,实现排放总量不随工业总产值的增加而增加。水、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开发前的环境质量水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2%。废物资源化比率不低于6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的50%, 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水平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的50%。

  (余干工业园区管委会戴雄亚 江高梦)
下一篇 上一篇

© Copyright 2006-2025,風雲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9306号QQ登录
操作 1 个库,连接 0 次,执行 6 次,耗时 265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