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牌真“糊涂”、地下通道“躲猫猫”、垃圾有“家”不能回……怎么办?
江苏省的小伙伴行动起来了。在学校组织的“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从书香校园跨进了广阔的大社会。他们对城市交通、社区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没想到,小孩说话也管用!他们的建议,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他们的行动,正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些小伙伴可真不简单!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儿?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两所学校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公交站牌不再“糊涂”
今年,南京市的公交站牌“大变脸”——好多站牌焕然一新,原来“同名不同站”、“同站不同名”的现象不见了,站牌上边还多了一张公交线路示意图,让人们出行更方便。
这些改变,要归功于南京市力学小学的小伙伴们!
3年前的一天,当时上3年级的高弘毅和妈妈乘公交车去买东西。可一下车,他和妈妈都傻了眼:本来要去百货商场,却到了农贸市场!妈妈看了半天公交车站牌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站牌指示不清楚(同名不同站)乘错了车。
这件事让高弘毅很困惑:如果有急事的人乘错了车怎么办?这“糊涂”的公交站牌,可能会耽误大事呢!于是,他决定对“公交站牌指示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他的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
高弘毅和同学们开始行动。他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走上街头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大家发现:在222人中,竟然有100人都曾因公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