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不要急于见成效,当务之急甚至短中期目标,都要放在环保理念的推广、相关制度的磨合,甚至要准备承受相当长时期的“亏空”——这或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 杭州即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日前杭州市
红包
◆ [2024-4-30 星期二 12:27] ◆ 您来自:3.135.190.101,欢迎您访问風雲工作室。 收藏本站 ◆ | ◆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腾讯QQ)
5029111 [風雲]
站长当前离线
首  页 论坛交流 游戏频道 无忧脚本 旧版论坛 云服务器 聊 天 室 自助链接 来访记录 访客留言 搜索提供
◆ 青年时报 ◆
2010/2/24 第02版

◆ 网站统计 ◆
当前在线:991
最高在线:16826
今日访问:9290
最高访问:133829
总计访问:29827067
- -
下一篇 上一篇

垃圾分类:目标放远 起点放低

■社论

不要急于见成效,当务之急甚至短中期目标,都要放在环保理念的推广、相关制度的磨合,甚至要准备承受相当长时期的“亏空”——这或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

杭州即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日前杭州市城管办已确定37个小区,3月起分批试点。

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回想去年广东番禺因垃圾焚烧厂选址引起的纷争,最后另辟的一个蹊径就是“垃圾分类”。一种普遍的认识是,“垃圾分类”是一个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其最大的障碍乃是中国城市居民普遍缺少环保意识。其实这种认识多少有些想当然,夸大了甚至歪曲了事实。应该说,对多数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居民来说,已能普遍意识到“垃圾分类”之于环保的意义。要说是何种因素促成了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进步,那就不能不给屡次无功而返的“垃圾分类”推行活动记上一功。

“垃圾分类”在中国推行几近20年,至今尚未见成功的范例。诚如有学者指出,症结或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急功近利,以致动作变形;“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策问题。检点众多失败的前例,其推行方式普遍缺少“以人为本”的内核。

“以人为本”,知易行难。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凡此种种都是“以人为本”,但具体到政策的制定,则需要放低身段,让“以人为本”更贴近百姓的生活。即以“垃圾分类”而言,某户居民之所以态度消极,也许并非因为不认可这种环保方式,而是无法接受这种方式给自己带来的负担(比如要将垃圾分装四个袋子,而原来只需一个)。政策制定或应小心避免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义务强行推广,而要让居民认为自己是在奉献公益,并从中收获精神上的愉悦。让居民直接从“垃圾分类”中感受“体面”,相比“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宏旨,可能更能促动居民的自觉。

环保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它确实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增进个人的生活品质。但我们应该保持的一分清醒是:居民的其他生活方式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品质?这就有如一个人目不识丁,你给他一套四库全书没多少意义;一个人上喜马拉雅山捡垃圾,他可能是王石,而一定不是一个穷汉。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一国国民之环保实践总与其整体发展成正比;要想让环保普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亦有待于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一马当先,孤军深入,粮草不济,乃是兵法的大忌,很值得环保推行者引为教训。

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要坚定信心,一方面也应清楚体认当下国情,坚定信心之外还要保持坚韧的耐心——把目标放远,而把起点放低。不要急于见成效,当务之急甚至短中期目标,都要放在环保理念的推广、相关制度的磨合,甚至要准备承受相当长时期的“亏空”——这或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

>>相关报道详见A6版

http://ruofu.qnsb.com
下一篇 上一篇

© Copyright 2006-2024,風雲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9306号QQ登录
操作 1 个库,连接 0 次,执行 6 次,耗时 453 毫秒。